小麦怎么种,小麦在家怎么种植方法( 四 )



小麦的种植方法, 详细的步骤和过程 。 一、播种期
一般我国每年3~4月份播种春小麦, 8~11月份播种冬小麦 。 但是不同地区有其适宜的播种时期, 它受当地适宜种植的品种特性所决定, 超出适宜的播种期, 就会影响生长和环境的统一, 导致产量下降 。
(一)冬小麦的播种期
1.品种特性 先播冬性品种, 再播半冬性品种, 后播春性品种 。
2.地理地势 海拔越高, 纬度越大的地区, 越应适期偏早播种 。 大体是海拔每增高100米, 纬度递增1度, 播期约提早4天 。
3.冬前积温 冬前积温是指从播种到日平均温度高于0℃的温度总和 。 观察结果表明:从播种到出苗约需积温115~120℃;要取得丰收, 冬前要有4~6个分蘖(包括主茎), 则主茎需要6~7片叶和1心, 每片叶出生大约需要积温75℃左右 。 因此冬前积温需要7×75+120=645℃至8×75+120=720℃ 。 据此, 从当地多年气象资料则可反推出适宜播种的理论时间, 再据当年当地气象预报加以适当调整 。
4.土肥水的条件 高产田播种不宜过早, 以防冬前旺长;瘠薄地适当早播, 培育冬前壮苗;粘土地比砂壤地早播;盐碱地、旱地也应提前播种 。
(二)春小麦的播种期 是根据种子可以在土壤内吸水萌动的时间, 而不是可以迅速出苗的时间决定春小麦播期 。 春小麦种子萌动最低温度为0~3℃之间, 因此, 当春季温度回升到日平均温度2~4℃时, 即可开始播种 。
(三)地膜小麦 覆膜穴播冬小麦最佳播种时间各地有异, 一般覆膜穴播冬小麦播期应比当地露地小麦最佳播期推迟7~15天, 个别地区会更长, 但不宜太晚 。 覆膜穴播春小麦以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为例, 2月26日播种产量最高, 随播期推迟而产量递减, 每推迟1天, 减产1% 。 故宜比当地露地播期提早5~7天 。
二、播种量
播种量的多寡与田间的密度关系很密切, 一定要合理密植 。 就全国范围而言, 大多数地区播种量偏大 。 因此, 应依据的原则是:冬小麦和冬性品种比春小麦和春性品种要少;南方冬小麦比北方冬小麦要少;早播的比晚播的要少;土壤肥力高的比土壤肥力低的要少 。 综合评判, 应以三种栽培战略体系和三种截然不同的产量结构为条件, 一种是低播量(5万~15万苗/亩), 靠分蘖的精量播种栽培体系;二是高播量(40万~55万苗/亩), 靠主茎的独秆栽培体系;还有一种介乎二者的传统栽培 。 总之, 应掌握在亩10~30万基本苗 。 再依据种子发芽率、出苗率和千粒重计其播种量 。
三、播种技术要点
1.深度适宜 一般4~5厘米 。 冬播气候寒冷、旱地、墒情不足、土质松软的稍深;春播, 粘土地、土壤湿的稍浅 。
2.深浅一致 调好播种机械耧腿和弹簧, 力求各行深浅一致, 均匀度良好 。
3.下种均匀 提高摇耧技术, 调整好播种机排种输, 保持开沟器不受堵, 以免漏播 。
4.播后镇压 北方麦区播种前后镇压的目的是沉实土壤, 便于种子与土壤密接, 利于幼苗吸收养分, 同时还有保墒防寒防风的作用 。
5.播后带耙 北方水地麦区, 播种较浅, 播后一般要带耙细平, 不留垄沟 。 北方旱塬丘陵地区, 为了播后增加土壤受光面积以促早发苗及接纳秋季雨水, 多采用播后不耙留耧沟, 入冬耙耱保麦根的办法 。
6.防止烂耕烂种 南方麦区在前茬水稻收获前, 于稻田四周开好围沟, 排除地表水, 降低潜层水 。 水稻收获后, 抢晴天机耕, 或人工薄片深翻, 以利爽干 。
小麦是怎么种的? 一、小麦的需肥特点 要给小麦科学施肥, 首先就应该了解小麦的需肥特点, 只有“投其所好”、“按需施肥”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。 资料介绍, 每生产100公斤小麦子粒, 需要吸收纯氮2.8—3.2公斤、纯磷1—1.5公斤、纯钾2—4公斤, 氮磷钾的比例为1∶0.4∶1或3∶1∶3 。 据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调查结果, 小麦出苗到拔节需要氮、磷、钾分别为40%、20%、20%;从拔节到扬花是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, 约吸收氮、磷、钾分别为48%、67%、65%, 子粒形成后吸收养分明显下降 。 二、底肥施用量的确定 比较简单、实用的施肥方法是按“土壤归还学说”的原理, 结合当前的实际进行“配方施肥” 。 此方法是笔者自1996年以来一直推荐的, 广大农民明友实际应用的效果良好 。 一般设定小麦的产量指标为500公斤/亩, 需要纯氮15公斤、纯磷7.5公斤、纯钾15公斤, 因土壤中的养分残留和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可以相互抵消, 可以忽略不计 。 所以, 施肥量应折合尿素(N≥46%)32.6公斤、磷酸二铵(P2O5≥46%、N≥18%)16.3公斤、氯化钾25公斤(K2O≥60%) 。 当然, 施用化肥配合禽畜粪等优质有机肥的效果更好, 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, 提高保肥保水能力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, 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比例较小, 本文不再着重说明 。 但是, 考虑到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偏低, 一般适当增加30%—50%施用(针对上述的施肥量, 下同);磷、钾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, 一般全部底施;而氮肥的移动性大, 一般分期使用为好;由于小麦苗期需要一定的氮素营养, 且玉米秸秆还田地块的秸秆氨化腐烂需要一定的氮素养分, 所以要适当施用一定的尿素(底肥施用磷酸二铵可以同时提供一定的纯氮养分) 。 综合以上因素, 小麦一般每亩底施尿素10公斤、磷酸二铵20—25公斤、氯化钾或硫酸钾20—30公斤(盐碱地改用K2O≥45%的硫酸钾), 合计总有效养分含量30公斤左右 。 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一句:该施肥方法不仅利于小麦的高产高效, 且可“一肥两用”, 下茬玉米可在用5—10公斤磷酸二铵做种肥、25—30公斤尿素做追肥条件下获得高产丰收 。 三、小麦对微肥的需求 在微肥方面, 小麦对锰、铜高度敏感, 适当增施利于产量的提高;小麦虽然对锌、钼不敏感, 但由于长期的大量使用磷肥, 往往容易诱发缺锌、缺钼症状的发生 。 所以, 有条件的, 一般每亩底肥施硫酸锌、硫酸钙各2公斤和硫酸铜1公斤为好(可间隔1—2年施用1次) 。 钼肥的需用量很低, 叶面喷施即可, 产出投入比较为显著 。

推荐阅读